欧盟反倾销延后 中欧鞋业新博弈
2008年10月,为期两年的欧盟对华反倾销措施即将到期。但对于中国鞋企来说,苦尽未必意味着甘来。一场来自欧盟内部的“自由主义”势力和“保守势力”,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对来自中国的鞋,进行最后的博弈。数据显示,目前输往意大利的中国鞋,平均价格只有3.01欧元,远低于越南的8.72欧元、巴西11.73欧元。无论欧盟内部最后如何摊牌,对中国鞋来说,低价策略,则是一场远未言赢的结局。
2500-4000元,这是一双意大利鞋在中国商场里的售价。生产的企业GIANFRANCOBUTTERI(以下简称GB)是意大利马尔凯大区的一家中型鞋企。如今它开始“杀入”中国市场。
这是自2006年中欧“鞋战”之后,出现的戏剧性一幕。因为几乎于此同时,围绕一双鞋之外,一场不见硝烟的贸易政治交手也即将上演。只不过现在,欧盟玩得得心应手。
本报记者获悉,欧盟内部要求延期的呼声再度高涨。欧盟制造商阵营的意大利鞋业协会(ANCI)、欧洲鞋业联合会,连日来数次公开宣称,将向欧委会提请,把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措施再延长3年。
“除了要求延期,制造商们还酝酿在常规的日落复审同时提出期中复审,考虑到欧委会很可能合并处理两项复审,中国输欧皮鞋的反倾销税率或将在目前16.5%的基础上再遭调高。”高朋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磊19日向本报记者透露。两年前的中欧鞋之战,王磊是中方企业的代理律师。
还有不到四个月时间,2008年10月6日,这是欧盟对中国皮鞋实施反倾销措施两年期限之日。欧方新的反倾销大棒正在策动。
几乎于此同时,本报记者在意大利采访获悉,2008年意大利制鞋工业已经进入复苏通道。在持续5年的下滑之后,终于将迎来止跌回暖的迹象。意大利制鞋工业协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主要归功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欧盟的反倾销保护措施,二是意大利制鞋工业为开发新兴市场和走高档鞋路线进行转型。
本报记者在意大利采访期间,从意方提供的一份数据即证实了这点。2007年1-10月意大利鞋在出口总量下降3.3%的情况下,出口总额增加7.9%,平均售价涨6.1%。
这些数据还显示,意大利制鞋公司目前在包括中国、俄罗斯、东欧、墨西哥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数量都呈两位数增长。
反倾销大棒再起
2006年10月4日,欧盟结束了长达15个月的反倾销调查之后,决定从2006年10月6日开始对来自中国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设限时间由欧盟反倾销法规定的五年缩短为两年。
这场中欧之间关于鞋的“战争”直接涉案金额高达7亿美金,受牵连的中国鞋企超过1200家。
2008年6月9日,意大利鞋业协会(ANCI)主席维多·阿尔迪奥利(VitoArtioli)在米兰宣称,欧洲鞋业联合会现已决定向欧盟提请将对中国和越南皮鞋的反倾销措施延长至5年。本报记者获悉,意大利鞋业协会正在会员企业间收集信息和意见准备申请复审。
2005年7月,欧盟委员会决定对部分原产于中国的皮鞋发起反倾销调查,正是应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等国的制鞋企业要求。
阿尔迪奥利说,实施近两年的反倾销措施效果明显,2007年欧盟进口自中国和越南的鞋产品总量仍保持着16%及14.7%的两位数增长率,但与2006年相比,已分别下降了16.5%和9%。
或许是因为尝到了上述甜头,在离2008年10月6日,为期两年的反倾销还有4个月不到之际,欧盟内部已经“急不可耐”。
2008年5月31日,欧洲鞋业联合会在意大利召开的会议上提出了延长期限的建议。
6月3日欧洲制鞋业联合会公开表示,将开始制定新的反倾销措施,以削减中国皮鞋的出口,更称预计将有40%的欧盟制鞋企业都会表示支持。
7天之后的6月10日,意大利经济发展部主管外贸的副部长乌尔索与法国外贸部长安娜·玛丽·伊德拉克在罗马达成的数项共识中,意大利要求法国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对意大利关切的问题给予支持,包括延长今年10月到期的对中国和越南皮鞋征收反倾销税的措施。
一直跟进“中国鞋”案的高朋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磊告诉本报记者,来自欧盟业界的反馈,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盟制造商阵营肯定会上诉欧委会要求反倾销延期,目前申诉书的草案已经成形,预计7月初之前会递交至欧委会。
实际上,欧委会也已经于2008年3月26日发布公告提醒企业,对中国和越南皮鞋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将于今年10月6日到期,欧盟相关企业可在到期日3个月前书面提出“日落复审”申请,欧盟委员会将据此审查是否延长原反倾销措施。
但申述书内容至今仍未完全对外公开。王磊告诉本报记者,欧盟制造商的诉求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求将两年的反倾销期限延长至法律规定的5年,二是提出期中复审与日落复审,预计欧委会将合并处理两项复审,制造商们也就可以要求调高对中国鞋的征税。申述书要求的新税率目前还不得而知。
一双鞋的“战争”
王磊介绍说,欧盟鞋制造商们提出期中复审旨在调高税率。根据欧盟法律,反倾销设限到期后,如果起诉方不反对,反倾销征税将自动终止,一旦起诉方提出申述则要进行日落复审,不过这一复审只存在两个结果,要么取消16.5%的反倾销税,要么延期,“不存在调整税率的可能”。
因此,欧盟制造商们酝酿同时提出期中复审,考虑到欧委会将合并处理两项复审,“这就产生了第三个可能,在反倾销延期的同时,调高或者降低反倾销税率”。
相比高调的欧盟制造商,欧盟贸易商和中国鞋企目前尚未动作。
“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秘书长郭炜文6月19日向本报记者表示,欧盟贸易商方面要求取消对中国鞋反倾销征税的立场并未改变,“预计要待复审调查启动,贸易商和中国鞋企们才会开始造势。”
但郭炜文坦承,2006年应诉的失败使得不少企业今次已经丧失“斗志”。2006年,中国有140余家鞋企参与应诉,但仅南海金履鞋业一家获得欧盟市场经济地位认定。
“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发起人之一的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在6月19日也告诉本报记者,反倾销税延期的可能性很大,“待欧委会发布公告启动调查后,我们将聘请律师,着手准备应诉。”吴振昌还第一次向本报记者透露,在2006年应诉欧盟反倾销案件中,创信鞋业的应诉成本大概在5万美金左右。
记者致电广东数家涉案鞋企,他们对是否参与应诉未置可否,称将待欧委会调查启动后再做定夺。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数个不利因素也可能影响复审结果。
来自珠海拱北海关19日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1-5月,我国鞋类出口总量33.96亿双,同比下降3.65%,然而同期的输欧鞋类数量达到6.37亿双,增长了6.8%。2007年全年的出口数据同样显示我国对欧盟的鞋类出口保持增长,2007年我国输欧鞋类达13.47亿双,增长 14.26%。
“杀入”中国市场
两年对华反倾销的过渡期,让意大利鞋有了喘息和调整空间。意大利政府更是抓住机会加紧对培育中小企业奢侈品牌进行政策倾斜。
政府层面的扶植首当其冲。制鞋产业一直是意大利的优势产业。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 (ItalianInstituteforForeignTrade(ICE)),是政府专门的出口企业服务窗口,意大利在其全球的多个贸易国家均设有办事处,中国办事处就设在北京京广中心第32层。
意大利鞋业公司的产品出口到国外,ICE便给予他们补助,因为意大利鞋厂多是中小规模企业,单独宣传成本高也难以形成影响,通常会是几个品牌组成一个团队来中国推广,例如一次行程的宣传费,展位费等开销是300万,那么ICE可能会资助200万,剩下100万几家公司分摊,这样影响才能做得大,同时成本也低。他们不光是推广某几个牌子,也同时推广全球消费者对皮鞋“MADEINITALY”这个概念的认同。
政府之外,则是来自行业协会的支援。行业协会的会长由选举产生,任期为2年,可经选举连任一届。会长同时兼任当届micam鞋展的总经理。选举的过程郑重而严格,候选人甚至需要去各个制鞋大区进行拉票游说,讲在哪个市场投放多少资金,任内支持制鞋企业的计划是如何展开等等。
对意大利和中国鞋业市场均有深入了解的罗运钦,从2006年开始,带意大利制鞋协会的团队来中国参加中国国际鞋业博览会并把GB这个品牌引进到中国市场,他的公司在北京和上海各有一间店,里面还同时销售着另两个品牌的意大利皮鞋。这种开综合店的模式是意大利中小品牌鞋试水中国市场的一贯做法。
GB目前在中国销售的皮鞋价位在2500-4000元,以年轻人适宜的时尚款式为主。罗运钦介绍说,中国目前的商业模式是,产品进驻一线城市的大型商场一般要被抽掉30%的营业额。一双进口价约1000人民币的皮鞋,在欧盟国家的卖价大概在2200元人民币左右,而在中国必须要卖到大约 3000元人民币才有可能赚钱。
GB目前已经和中国奥康集团达成了代理协议,利用奥康集团已有的分销渠道,将首先在香港和上海开幕两家GB纯意大利进口的一线品牌专营店和15家在中国生产的二线品牌专营店,目标是到2010年一线品牌开15家分店二线品牌将在全国开100家分店。
在中欧关于鞋的贸易争端还远未尘埃落定之际,迎来反倾销过渡间隙的意大利中小企业在复苏之际,已经学会搭上了中国企业的快车。GB和奥康的联手同样是耐人寻味的贸易经济学。
奥康鞋业品牌规划中心总监罗会榕告诉记者,在欧盟反倾销壁垒设立以后,关税上调,意大利中小制鞋厂商已经改变了原来“中国生产,国外卖”的经营模式,直接对中国进行品牌输出,即在意大利设计,在中国产中国销。
现在的意大利皮鞋已经有很大部分不是意大利生产的了,目前只是有一些款式会在意大利当地生产。比如有某一种皮革产在巴西,要运至罗马尼亚生产的话运费和关税都很昂贵,这样就直接在巴西当地生产了。
意大利鞋业品牌在中国目前主要采取3种方式拓展市场,一是直接交给中国有实力的经销商,如奥康代理的意大利的GEOX,直接开设办事处自己边开店边寻找代理商,比如GB在中国的就是这样做的。
新的博弈逻辑
超过一半的意大利进口鞋来自中国。这是问题的结果还是起点?
来自意大利鞋业制造商协会提供给本报的一项统计说,2007年1-10月的调查统计,中国向意大利出口的鞋类制品总量仍然增长了17.5%,共计出口196,200,000双,占同期意大利进口鞋总量3.484亿双的56%。
但是令人扼腕的是,中国鞋的同比进口价格跌幅11.57%,平均价格为3.1欧元,是意大利进口鞋中平均价格最低的。
根据意方公布的数据,2007年前10个月中国出口意大利皮鞋数量减少了3.8%,合成革和布鞋进口增幅达21.61%和25.33%,他们由此可以判断,中国为规避反倾销制裁,向欧洲出口的皮鞋数量下降,合成革和布鞋数量增加。
于是新的贸易大棒继续挥舞。欧盟继续针对中国皮鞋出口潜规则进行调查。根据欧洲统计局的统计,2007年中国和越南向欧洲出口的皮鞋数量下降了15.3%和12.6%。欧盟怀疑有公司将合成革和其它鞋面对应的税则号,移花接木地用于进口皮鞋制品,逃避进口反倾销税。
本报获悉欧盟正为此进行调查。同时调查的鞋类进口原产国和地区还有澳门和柬埔寨,2007年这两个地区出口到欧盟的鞋制品数量分别增加了73%和91%,被怀疑是扮演了中国皮鞋出口欧洲的第三国角色。
在意大利鞋的复苏之际,在以品牌之名杀入中国市场之时,另一项数据,成为意大利方面要求欧盟继续延长反倾销政策的理由。
意大利方面提供给本报记记者的一份数据宣称,2007年意大利的制鞋企业总数是6,501家,同比减少156家;职工总人数90,854 人,同比减少3,289人。如果把制革行业考虑在内,2007年整个制鞋配套产业链共倒闭企业406家,减少工作岗位6472个。
四川西部鞋都产业运营公司总经理罗轶谦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制造对意大利一般高档、中档的鞋的冲击较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成本确实低很多;一些意大利的品牌也已经在中国制造,原来的意大利工厂只有退出或调整,而反倾销主要就是反这一部分的鞋。真正意大利的奢侈品鞋类,中国要做到意大利的水准还是比较难的,因此中国制造对其冲击不大。